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镇海王在线阅读 - 第2850章

第2850章

    这刘晋怎么什么都懂?

    连汽车都能够提出一堆的建议出来,感觉就好像是你见过真正完美的汽车一般,很多东西,那是连他们这些汽车的发明者、设计者都想不到的。

    “记下来,记下来!”

    任思恒、段海也是赶紧让人记下来。

    不是因为刘晋的身份,而是刘晋所提的这些建议,都是他们一直以来都没有想到的东西,是真正有用的建议。

    感觉刘晋比他们这些机械师都要更懂汽车,也更加的了解汽车一般。

    “听了殿下和刘公的建议,我们这才知道,我们设计出来的这个汽车,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简直都不能看,实在是惭愧、惭愧。”

    任思恒看看朱厚照,再看看刘晋,也是用极其惭愧的语气说道。

    “哈哈,不会,不会,你们还是很了不起的,赶紧好好的改进,我都忍不住想要驾驶这个汽车在京城溜达一圈了。”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连连摇头,他还是分得清楚的,真叫自己去研究和设计的话,未必就能够做的比他们更好。

    这东西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琢磨和不断实验来进行改进和发展的,哪里是一下子就能够做的很完美的。

    “是啊,你们其实已经做的很了不起了,很好了。”

    “我们也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该怎么样去设计和改进,还是你们这些人更懂。”

    刘晋也是笑着直点头。

    眼前的汽车是简陋,是有很多问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它依然极其了不起的发明。

    内燃机到汽车,这才多久的时间,他们就已经能够做到这一步,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不能对他们要求太高,要给他们时间慢慢的来研究,慢慢的来改进。

    但相信,以大明现在的情况,这汽车时代很快就要来临了。

    第1718章 弘治皇帝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京城,鹅毛大雪伴随着呼啸的寒风将大地变的一片苍白,然而对于京城这座有着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而已,纵然是大雪也一样无法盖住它的繁华与喧嚣。

    刘晋早早的就从被窝里面起来,马上要过年,年假前期需要处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刘健和李东阳两个现在是越来越懒了,内阁里面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刘晋在处理了。

    没有办法, 刘健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了,精神和身体都已经大不如前了,之所以一直没有归乡养老,不是他自己贪恋权势,不肯辞官。

    而是弘治皇帝一次次的挽留自己的老师,始终不肯放他走人。

    其实刘晋看来,尽管这样可以显得弘治皇帝仁厚,对臣子好,是一个宽厚仁慈的皇帝,但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弘治皇帝治国的时候还是缺乏了应有的理智与果断。

    一个80多岁的老人,精神和身体都已经不能再胜任治理国家的重任了,你还将他留在这个位置上,这对于治理国家来说那是非常不利的。

    也就是现在大明国富民强,海清河宴,需要烦心的事情很少,刘健这個八十多岁的老人才可以继续混吃等死。

    如果是以前的话,以刘健现在的状态来说,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再继续当这个首辅了。

    有几次尚书房议事的时候,刘健议着、议着竟然都睡着了,差点都从座椅上跌下来。

    也幸亏是在刘晋的倡议和改革下,大明的早朝制度进行了改革,每天都是八点开始,要是换成以前半个三更起来赶早朝, 而且一年到尾都没有什么休息日的话, 他更吃不消。

    对于刘健而言, 现在最好的待遇就是从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光荣的退休,荣归故里,好好的安安心心养老,毕竟到了这个年纪了,也活不了太长的时间了。

    但弘治皇帝就是感情用事,一二再而三的驳回刘健的请辞奏疏,看起来是仁厚,对臣子好,其实就是不理智,治国是不能感情用事的。

    真正合格的帝王应该明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要任用有精力、有能力的官员,而不是让已经没有什么精力的耄耋老人在哪里昏昏欲睡。

    李东阳其实也差不多,他虽然只有六十多岁,但是身体却是一天不如一天,隔三差五就生病,没办法来上早朝,即便是来了,也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根本就没有什么精力来处理国家大事了。

    他是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上书请辞了, 但都被弘治皇帝给驳回去了,这一拖、再拖,一下子就拖到了弘治二十五年了,马上就要弘治二十六年了。

    历史上,它是在正德十一年病逝的,算下来的话,他其实仅仅只有四年的时间了,此时此刻,他的身体是完全不如以前,甚至他连刘健都比不上。

    别看刘健是八十多岁,年纪很大了,但身体一直还算健朗,李东阳就是不行,各种各样的病,再加上自己亲生儿子都早夭,连个孙子都没有,他也算是心力交瘁。

    其实很早,他就想要回自己的家乡茶陵去好好的养老了,毕竟自己亲生儿子都夭折了,虽然从兄弟哪里过继了李兆蕃过来,但总归不是亲生的。

    这对于极其重视传承的古人而来,这是很难接受的,也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让他心灰意冷,甚至于都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和人生的意义。

    可是弘治皇帝就是不准,一次次的驳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