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镇海王在线阅读 - 第2952章

第2952章

    “这第三封信啊,上面说了,说你家老大已经开垦出了不少的田地,他们邻居有一个叫王开文的,是河中移民过去的,买了耕地机,用那个机器耕地特别快,一天就能够耕地上百亩。”

    “还说隔壁家的李尼克一家人对自己很不错,这李尼克虽然不是汉人,是南云省这边的人,但人很好相处,给了不少的帮助。”

    “他说了,现在他们是天天都会跟着王开文一起看看报纸什么的,知道大明乃至全世界的发生的事情。”

    “还说在哪里现在是已经慢慢的习惯了,也喜欢上哪里的生活,另外田地里面也是已经种了很多的东西,说哪里的土地啊,非常的肥沃、都是一望无际的黑土地,非常适合耕种。”

    “说等到以后庄家收获之后,还会给家里面这边寄一些当地产出的东西回来。”

    林掌柜又打开第三封信,详细的向李木匠说了起来。

    “过的好就好,过得好就好~”

    李木匠听完,整个人也是开心的很,儿子在外面过的很不错,不仅仅有自己的房子,有吃不完的粮食,还有大量的田地,邻里之间也相处的很好。

    甚至于还给自己寄过来十两银子,有了这十两银子,这老二、老三娶媳妇的钱就有着落了,而且到时候还可以请人起新的房子。

    “李木匠,要不要给你写一份信回过去?”

    林老板看着激动高兴的李木匠,也是笑着问道。

    “那就有劳林老板帮忙写一份信回去。”

    李木匠想了想也是点点头说道。

    “好嘞~”

    林老板也是拿出了笔墨纸砚,这一次也算是跟着一起长见识了,知道了很多外面的信息,这让林老板都想着是不是要将自己的一个儿子也弄到外面去算了,老窝在这大山之中,一辈子都没有什么出息。

    “你回他说,信已经收到了,十两银子也是已经收到了,让他以后不要再寄钱回来了,钱留着自己攒起来好有大用处,家里面一切都好……”

    第1779章 贪官污吏

    京城皇宫乾清宫尚书房内,弘治荒地、刘晋、佀钟、王守仁、韩文、杨一清、梁储在商量着国家大事。

    “陛下,黑土省夏云镇移民局官员上下伙同夏云镇官员、官吏,贪墨移民安置款项200万两白银,马五千匹、牛一千头,羊三万头。”

    王守仁拿出一本奏疏向弘治荒地汇报起黑土省移民事务来,他是专门负责移民事务的内阁大臣, 出现这样的事情,他觉得脸上没有一丝的光彩。

    要说以前的话,大明官员的俸禄确实是低,大家如果靠那点俸禄来过日子的话都要饿死,所以官场里面也是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比如收孝敬、润笔费什么的。

    这是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情, 连弘治皇帝也都知道这个事情, 内阁首辅刘健也是一样在收的。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大明官员的收入已经相当高了, 即便是七品官员的收入都已经超过200两银子的,再加上还有补贴、朝廷发放的粮食、布匹、茶叶等实物,收入是远超一般老百姓的。

    一般的老百姓一年的收入也就只有五六十两银子,算下来,七品官员的收入是普通老百姓的五六倍还要多。

    这样的收入,再加上现在大明的物价极低,可以说养活一大家子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根本不需要说去贪墨。

    但是人心都是不足的,腐败问题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每年都有大量的官员因为贪污被查处。

    “哼~”

    “移民不远千里、万里前往黑土省,响应朝廷的号召,移民实边,就怎么点安家费,还有应得的财物都被这些人给谈贪墨掉,简直就是丧尽天良。”

    弘治皇帝仔细的看完奏疏,顿时就极其生气的将奏疏往地上一扔。

    移民问题是弘治皇帝一直以来最关心的问题。

    在弘治皇帝看来,移民是很不容易的, 离开自己的故土,漂泊他乡,带着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慌,完全是因为相信朝廷才愿意移民出去的。

    现在竟然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安家费被贪墨,连发放给移民的牛羊马匹也一同着贪墨了,还上下一起勾结,以为就可以做的天衣无缝了。

    “陛下,移民政策关系到我大明的长治久安,关系我大明对边远疆土的统治和管理,断然不能因为这些蛀虫而受到影响。”

    “臣以为应该严肃处理这些贪墨之人。”

    刘晋站出来满脸严肃的说道。

    贪官污吏,自古有之,有些贪官污吏知道什么可以贪,什么不能贪,像发生灾荒的时候,赈灾的银子和粮食,这个就不能贪,因为一旦贪污了,还不知道要死多少的灾民。

    但是偏偏有的官员就是雁过拔毛, 不管什么银子, 他都敢贪,而且胃口奇大无比,恨不得一口就吃成胖子,将所有的一切都给吞到肚子里面去。

    这样的贪官污吏是毫无道德底线的,眼里面只有钱,至于其它的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就好像是后世的豆腐渣工程一般,一旦出问题就不知道要害死多少人。

    对于这样的人,刘晋是深恶痛绝的,一直以来也都是毫不手软,查出一个就重办一个,要让他一生后悔。

    “陛下,臣也以为理应严肃处理这些贪官污吏,绝不姑息养奸,而且还要在报纸上刊登出来,让他们受万人唾骂,也让天下官员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