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抚宋在线阅读 - 第1352章

第1352章

    然后朝廷再拿着这些钱来招募人员进行工程建设。

    当然,与过去相比,这个钱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朝廷还需要拿钱来补贴。

    在张任看来,朝廷这是在做亏本生意,但转念又想想,以当朝首辅的精明,只怕这里头还有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亏不亏的,也许不能单单从钱上来看吧!

    像他们这样的边境村子,人口不多,大部分倒都是一些安置区,上头拨下钱来,其它的事情,便需要自己各显神通来做了。

    下河村村正周洪是个有本事的。

    来这里不久,他便与驻军拉上了关系。

    当地驻军里什么最多?

    当然是汉子最多。

    于是周洪便有了很多可以帮着他干活的青壮劳力。

    这些士兵,绝大部分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干起活儿来,个顶个儿的都是一把好手。

    周洪也很会做人,上头拨下来的这些钱款,拿出一部分,买了猪羊鸡鸭啥的,直接送进了军营给士兵们改善伙食,像他自家产的鱼酱,更是大坛大坛的送进军营,也是让军营上下一个个的都满意得很。

    别处都觉得上头拨下来的钱款根本不够用,周洪这里用不完,他甚至还将剩下来的钱,用来在村子里又建起了磨坊,买来了几头大牲畜,甚至还开了一个杂货铺子。

    当然,这都是公用的。

    短短几个月,周洪做出来的政绩,已经使得他在本地区崭露头角。

    触目所及之处,一片郁郁葱葱,张任忽然觉得与有荣焉。

    眼见着便是一个丰收年呢!

    到时候,收获的这些麦子里,也有自己流的汗水呢!

    这几个月,自己光是往村子里推粪车,都跑了好多趟呢!

    底线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被突破的。

    张任没有想到自己会当兵。

    没有想到自己会帮着农夫种地。

    更不会想到自己会推着粪车来给地里施肥。

    周洪每个月定期给军营里送上一部分新鲜疏菜,然后将军营里的粪肥拖回去堆肥或者烧火肥。

    有时候他们人手不够,军营里便会安排人给他们送过去。

    算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这段时间,军营里出动了部分人帮着村子里修路,主要便是修村子里到驻军营地这条路。

    如今随着村子慢慢地兴旺起来,与军队的关系倒是更密切了一些。

    每个月送肥,村子里将新鲜的疏菜或换,或卖到军营里,军队里也会收集许多破了的衣服到村子里请妇女修补等等,原本的那条路,一下雨便泥浆没过脚背,一天晴又灰尘满天,委实难行。

    趁着这段时间没事,双方商量好了,都出一些劳力,将这条路整修一下。

    士兵们修好路基,村子里则用碎石籽将路铺好,压实。

    “大家歇一会儿,歇一会儿吧!”妇女们提着一罐罐的茶水走了过来,一边走一边吆喝着。

    赤着胳膊挥舞着镐头的大兵们一个个都直起身子,接过妇女们递过来的茶碗,眼睛却在对方身上扫来扫去,有的甚至还故意地卖弄一下身上的键子肉,说一些不要钱的口花花的话。

    但也仅此而已。

    军纪森严。

    其中犯了奸淫这一条,基本上就可以和自己的脑袋说永别了。

    当然了,当年三年,母猪也会看成貂婵,不敢付诸行动,倒也不妨碍他们色迷迷地看上几眼,调笑几句。

    这些妇女们也是一个个彪悍得很,不但不怕这剐人的眼光小刀子,还常常舌如利刃,几句话便让这些大兵们溃不成军。

    相处得久了,彼此也都知道了对方是一些什么人。

    张任也光着膀子,昔日白懒的肌肉,如今早就变成了古铜色的健子肉了,八块腹肌随着他大口吞咽茶水而活动着。

    不是什么好茶,就是本地的一种叫做凝青的树上摘下来的叶子,稍加炮制之后晒干,然后开水冲泡,冷下来之后便有一股甘甜之味,最是解渴不过,是大家最喜爱的饮品。

    “张秀才!”周洪骑着小毛驴,从远处一路小跑着过来了,手里拿着一卷东西:“新的报纸出来了,麻烦你给大家读一读吧!”

    一听说新的报纸出来了,呼啦一下,周边的人都自动围拢到了张任的身边。

    不管是军队里也好,还是村子里也好,读书识字的人,当真是凤毛鳞角,就像张任所在的这个什,张任都教了老什长他们半年的字了,但成效却极不明显,今天学,明天忘,来来去去,能把自己名字写利索的,就已经很不错了。

    从周洪手中接过报纸,张任一屁股坐在压路的石碾子之上,将其展开。

    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看着张任。

    报纸已经是一个月以前的了,但对于这些人来说,报纸上的绝大部分内容,还都是新鲜的,没有听说过的。

    报纸是一个新鲜物事。

    他出现,也不过就是半年以前的事情。

    如今,活字印刷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有些技术高超的印刷作坊甚至开始了套印一些彩色的图画,只不过这样的基本上都是书藉,而且价格昂贵,不是一般人能够用得起的。

    这份大宋月报,是首辅提议,礼部挑头主办的。

    基本上登载的都是朝廷的大政方针。

    难能可贵的是,那些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很是诲涩的律令,在这份报纸上面,都有专门的人进行解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