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英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2342章

第2342章

    汽车产业能够养得起德日两国,就知道这个产业多么离谱,可惜他一直和华盛顿沟通,美国却还是把汽车从应该遏制的领域拿掉了。现在他非常不理解,难道美国才是太平洋战争的战败国?

    赫本泡了一杯红茶,保持着耐心听着男人抱怨,虽然有些时候这样很孩子气,但做官做到了顶点还能来她这里生闷气,已经很让赫本满意。

    “虽然我觉得,对其他国家进行遏制不太好,但还是希望你能成功。多看看有进展的一面其实也不错。”赫本轻声低语,宽慰着白厅的首脑。

    “道理是这么一个道理。”艾伦威尔逊叹了一口气,“很多传统工业已经不足以在这个时候支撑国家的发展了,新兴产业就这么几个,竞争者还这么多,说到新兴产业,我最看好的芯片,日本也是一个有力竞争者。”

    归根究底,美国还是认为自己足以控制日本,这到也不能说是错的,后世美国还觉得自己有成功对付日本的经验,一样能控制另外一个呢。

    他只是没想到,有自己的提醒,华盛顿仍然冲不破自己给广大世界立下标杆国家的思想钢印,不愿意下狠手废掉日本。就是在一些已经利润不高的产业上,让日本知难而退。

    这要是换成英国,而且还没成功进入欧共体这个保护壳里面,早就被美国针对晾了。

    在赫本这里得到安慰之后,艾伦威尔逊调整了心情,在第二天前往唐宁街十号进行汇报工作,赫本说得对,英国并不是没有收获,虽然美国还是一如既往的拖拉,但对日本家电和钢铁的调查启动,已经比历史上早了好几年。

    最关键的战场,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的国际金融会议,这一次马上就要召开了,这两年英国一直在拉拢德法两国站在自己这边,形成了一个单独针对日元的同盟,这个同盟谈不上牢固,因为仅仅是针对日元的,彼此互相之间也是竞争对手。

    为此白厅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涉及到了宏观的微观的报告不胜枚举,反正作为首相的哈罗德威尔逊绝对看不懂。

    哈罗德威尔逊接过了白厅的报告,随即一脸的腻歪,“大批传统工业部门衰落,生产停滞,大量失业,就是一种由产业结构失衡引起的结构性危机;在各国普遍存在的长期的通货膨胀和信用膨胀,也是一种结构性危机,它们分别是由于货币供应量与商品流通实际需要量之间的失衡以及信用规模与社会再生产规模比例失调所引起的。”

    “所以白厅的建议是什么?”哈罗德威尔逊放下了报告询问,看这种如同天书的报告,还不如直接开口询问。

    “煤炭钢铁实话实说,已经撑不起当前的附加价值。我们竭尽所能提升效率,但还是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这两个产业会逐渐成为负资产,成为英国经济的负担。应该尝试一下缩小规模。或者进行产业调整,代替使用煤炭的一些产业。”艾伦威尔逊组织着措辞,因为这些话首相肯定不愿意听。

    发展到了这个时候,英国能像是十九世纪搞纺织业么?显然是不能的,一件衬衫才多少钱?又不是法国人。煤炭和钢铁也属于这一类,附加价值对比支出的成本而言,已经是负资产。

    也就是这两年石油危机,英国仗着北海石油和中东的影响力,才让哈罗德威尔逊再次连任。

    这不是英国跑的有多快,英国的发展也不如从前,但其他欧洲国家是在衰退,两相比较之下,英国的表现就很亮眼了。

    “艾伦,这涉及到很多公民的生计。”哈罗德威尔逊为难道,他明白艾伦威尔逊是什么意思,可他才刚刚连任。虽然保守党的新党魁撒切尔夫人,确实表示要提高竞争性,但他是工党的首相,说到这个问题,“白厅可一直是中立的。”

    “当然,首相,白厅一定会严守中立。”艾伦威尔逊心中叹了一口气,做出了庄严的保证,看来煤炭钢铁只能期待后人的智慧了。

    既然国有化的煤炭钢铁不能谈,那就剩下另外一个问题了,如果说之前还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不为此努力,现在则必须要达成英国的目的。就是马上要召开的牙买加会议,经过了石油危机,各国才刚刚复苏,已经有了基本的稳定增长,这个时候最为合适,尤其是英国一定程度上躲过了石油危机,这个会议召开的正是时候。

    哈罗德威尔逊知道,这个公务员首脑不会白白说这些的,也就不再捉迷藏,“直说吧,是不是想要参加这一次会议。”

    艾伦威尔逊点头,首相沉吟了一下点头道,“但到时候希望你能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事?”艾伦威尔逊眉头微皱,觉得事情不这么简单,不然有什么事情不能直接说出来?

    “现在不能说。但你应该先答应下来。”哈罗德威尔逊故作神秘,然后眼看着对方点头才道,“作为公务员首脑,你理应有参加这一次会议的资格,卡拉汉作为财政大臣也要一起去。”

    “我们一定能够得到英国应得的利益。”艾伦威尔逊信心满满,未来的国际金融秩序能不能有英国一席之地,就看这一次会议了。

    滞胀分别是由于货币供应量与商品流通实际需要量之间的失衡以及信用规模与社会再生产规模比例失调所引起的。世界经济领域由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导致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