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重生北魏末年在线阅读 - 第100章

第100章

    彭乐又问向元氏:

    “你可曾有过婚嫁?”

    元氏大惊,以为是彭乐要强娶自己,一时不敢言语。

    彭乐怒道:

    “我问你话,为何不答!”

    元氏这才哆嗦着道:

    “未曾、未曾婚嫁。”

    彭乐顿时意兴阑珊:这元氏模样美艳,却不是妇人,也不知能否合高王的心意。

    把目光转向元修妻妾,又重新振作精神:这么多妇人,只要有人入了高王的眼,又怎么会少了自己的赏赐。

    当即押着元修家眷回晋阳而去。

    彭乐走后不久,元欣也从此地经过,顺利入关。

    ……

    高澄第一次领军出行,他完全践行姑父厍狄干的教导,精心挑选营地,领着大军徐徐而行。

    经过晋州白马城,才遇见陈元康的信使。

    得知元亶等宗室与斛斯椿隐藏了一批人手,高澄立刻察觉到事态严重,将步卒与家眷、幕僚统统交付段韶。

    自己则在慕容绍宗、斛律光的辅佐下,集中了七百余骑匆匆南下。

    等他抵达洛阳城外时,是洛阳叛乱后,第二天的深夜,此时城中已经恢复了秩序,城墙上挂满趁乱劫掠之人的脑袋。

    高澄心中一沉,终究是来晚了。

    他不知道如今洛阳被谁掌控,出于谨慎,高澄命骑士上前喊门,表明身份,让娄昭与他出城相见。

    元亶等人若是得逞,断然没有娄昭活命的道理。

    过了许久,娄昭登上城楼,就着城外的火把,一眼瞧见了高澄。

    “阿惠!城中无事!”

    高澄却不进门,他大声喊道:

    “还请舅父出城叙话。”

    娄昭摇头感慨,果然如姐夫一般小心多疑,但还是依照高澄所说,只身与他出城相见。

    高澄这才放下心来,又问了一番城中情况,娄昭并没有隐瞒,将众人所做所为都告诉了高澄。

    尤其是对尔朱英娥与陈元康赞不绝口。

    高澄闻言心中大感欣慰。

    回府后,命人招陈元康、杨愔前来,自己则先与尔朱英娥叙话,洛阳恢复秩序,高乾、李元忠领着亲属各自回了家中,如今府里也只剩了尔朱英娥这位重要人物。

    等到陈元康、杨愔登门,高澄这才往大堂相见。

    将两人细细打量,庆幸没有缺失什么物件,但杨愔脸上的愧色却引起了高澄的注意。

    夸奖陈元康后,高澄问向杨愔:

    “遵彦为何闷闷不乐,似有心事郁结?”

    “仆愧对世子信重。”

    杨愔悔恨不已,将缘由尽数告知。

    原来杨宽已然被捕,也从其余人口中得知,杨宽是元亶同党,为他在杨愔处探听消息。

    高澄沉默许久,招来斛律光耳语几句,斛律光领命告退,高澄这才对杨愔道:

    “杨宽受我密令,假意屈从元亶,为我传递消息,深受元亶余党所恨,被人暗杀,杨宽的身后事便交托给遵彦了。”

    杨愔跪地叩首哭泣:

    “世子爱护,愔虽死难报!”

    高澄暗自叹息,历史上杨愔之所以身死,就是因为行事不密。

    高洋死后,娄昭君、高演、高湛控制北齐军权,杨愔计划除去高演、高湛,却把消息告诉了高归彦,高归彦告密,这才被高演、高湛先发制人,将参与谋划的重要文臣尽数处斩。

    念及此处,高澄还是忍不住劝了一句: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失其身。’遵彦读书比我多,自是明白这个道理,日后定要以此为戒。”

    当夜,杨宽就被人放了出来,就着月色,走在大街上,心里还在思量:想不到遵彦如此受高子惠的看重,这也能将我保下。

    还没走出多远,就有一支暗箭射来,从杨宽脑后贯入。

    第七十七章 处置

    翌日,清晨。

    尔朱英娥割下一片牛肉,喂进高澄嘴里。

    保护耕牛确实重要,但增长骨骼,健壮身体对于高澄来说更为重要,他早就厌倦了抬着脑袋看人。

    这时候,有奴仆进来通禀,元仲华在府外求见。

    高澄耐心咀嚼着牛肉,吞咽下去,这才缓缓道:

    “送她回清河王府。”

    高澄很清楚元仲华见他的用意,无非是为了父亲求情,索性闭门不见。

    说罢,又看向尔朱英娥道:

    “用完膳,你与我进趟宫。”

    昨日回洛阳时,天色太晚,休息了一夜,也是时候处置叛逆了。

    尔朱英娥点点头,看着自己的小男人,俏脸上洋溢着幸福。

    她又捏起一片牛肉,递到高澄嘴边。

    清河王府。

    清河王妃胡智见到元仲华垂泪而归,心里凉了半截,却还是问道:

    “高澄答应没有?”

    一家人的视线都聚集在元仲华身上,元仲华低头哽咽道:

    “他不愿见我。”

    胡智的精气神,肉眼可见地衰败下来。

    洛阳宫城巍峨,尽管高澄官居侍中一职,有随时面圣的权力,但他很少出入其中。

    何进的故事久远了些,尔朱荣的例子可近在眼前。

    正是因为宫城让高澄缺乏安全感,他才在斛律光之外,特意安排尔朱英娥随行。

    沿途所遇的禁军将士纷纷向尔朱英娥跪拜叩谢,感激她解救家眷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