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重生北魏末年在线阅读 - 第116章

第116章

    高澄顿了顿,嘴角微微上扬,高欢不可能抛下晋阳大军,跑来河南。

    也不可能将河南之兵调至晋阳,导致河南空虚。

    思前想后,还有比坐镇河南的高澄更适合的人选吗?

    手握二十万鲜卑大军,高欢难道还会怕继承人失了心智凭借十万河南兵叛乱?

    高澄就是这么为父亲思虑周全,对于‘孝’这个字,他把握得很稳。

    收敛心神,高澄继续道:

    “如今斛斯椿与独孤如愿困守南荆州,不久当灭,三荆既平,当有能臣镇守。

    “大都督府长史杨愔,勤勉任事,长于治理,有宰辅之才,韩陵之战,又可知其勇。

    “为相施政,不可不体察民情,然而不历州郡,如何知民间疾苦,澄请任杨愔为东荆州刺史,为父王治理地方。”

    杨愔闻言停笔,有感于高澄以宰辅之任期许,杨愔叩拜在地,涕泪横流,额头磕得砰砰作响:

    “世子信重,愔纵死也难报答万一。”

    高澄赶紧将他扶起:

    “我与遵彦之间,何须如此见外。”

    仔细想想,凭他对杨愔的恩遇,只怕日后遇了刺客,杨愔也要好生思量一番,再行逃跑。

    高澄让杨愔继续执笔,说道:

    “襄阳,控扼汉水,不能有失,如今陈庆之移镇江陵,父王当以大将镇守,抵御梁人侵扰。

    “源子恭,良将也,久与梁人争锋,未见败绩,澄请父王任其为荆州刺史,以拒陈庆之。”

    “再请移镇侯景于南荆州,与源子恭互为犄角,如此,三荆之地,再无忧患,请父王思之、虑之。

    “澄百拜顿首,惟愿父王千万岁。”

    就这样,一封私欲满满的战报,或者说家书,被信使快马北上,送往晋阳。

    三荆他也不全要,把东荆州与荆州交给自己人,再把南荆州扔给侯景帮着抵御南梁,简直计划通。

    小高王向来恩怨分明。

    太昌二年,三月十一,尧雄已然回师,与高澄汇合在南荆州治所安昌城外(今湖北枣阳南三十里)。

    陈庆之虽然解了白苟堆之围,但担心江陵有失,分兵留守白苟堆后,匆匆回师江陵,不再北顾。

    而高欢也得到了高澄的书信。

    他看完全文,心道:

    ‘阿惠胃口不小呀!三荆之地要吞下两处。’

    但也不以为意,河南永远不是高欢的核心利益。

    历史上元修甚至能够授予贺拔胜都督三荆、二豫、扬、郢七州军事,以作外援。

    他冲在座亲信笑道:

    “阿惠来信,他于襄阳击溃陈庆之部,梁人仓惶逃窜,如今斛斯椿与独孤如愿犹如困兽,待死于安昌,三荆将定矣!”

    亲信争相道贺:

    “世子承袭父略,有名将之姿。”

    “臣恭贺大王再添助力。”

    高欢摆摆手,说道:

    “侥幸而已,你等莫要吹捧,让阿惠知道,恐生骄躁。”

    嘴上谦虚,但得意之色丝毫不作掩饰。

    “三荆不久将定,当是时候选任贤才,阿惠为我举荐侯景、杨愔、源子恭三人分镇,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纷纷表示但凭高欢心意。

    高欢思考片刻后,吩咐陈元康道:

    “长猷,为孤拟表,上奏天子,荆州治所由新野迁至襄阳,命侯景移镇荆州,源子恭为南荆州刺史镇守安昌,杨愔为东荆州刺史。”

    陈元康领命行文。

    高欢大体上同意了高澄的安排,只是略作修改,将侯景与源子恭互换。

    把更重要的荆州交给了侯景。

    对于高澄所说的州郡兵问题,高欢也有了计较,等高澄彻底平定三荆,再授河南道大行台一职,让他借机整肃各军。

    高欢的盘算,高澄暂不知晓,他正发动民夫在安昌城下挖掘地道。

    晋阳未有催促,高澄也不急于攻下安昌,因此并未选择蚁附攻城,反而学起了高欢围困邺城,打算掏空了城墙下的土壤,再用火焚烧支撑地道的木柱,让安昌城墙坍塌。

    反正南荆州他是要扔给侯景,城防坚不坚固与他何干。

    城墙上的斛斯椿与独孤如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数次领军出城厮杀,奈何部众多是新募,难以与高澄麾下精锐抗衡。

    几次险先被高傲曹等人趁机冲入城中。

    太昌二年,三月二十七。

    “传我将令!放火!”

    高澄一声令下,地道中燃起大火。

    支撑地道的木桩被烧断,安昌城墙轰然倒塌。

    “高敖曹!我命你为先锋,沿城墙缺口入城,尧雄!你为后继,紧随而上!”

    高敖曹、尧雄当即应诺,领军冲锋。

    高澄则与段韶、慕容绍宗领兵在后,大军直扑安昌。

    第八十九章 平定三荆

    “堵住!给我堵住!”

    斛斯椿奋力指挥部众,想要击退冲向各处缺口的魏军。

    但有多段城墙坍塌,难免顾此失彼。

    高敖曹手持一把钢刀,身先士卒,他翻越残垣断壁,左劈右砍,杀得周遭无人再敢近身。

    “别挤!别推我!”

    直面高敖曹的安昌守军冲着身后怒喝,扭头却看见高敖曹挥刀朝他斩来,吓得肝胆俱裂,连忙举刀格挡。

    兵刃相接,锵声刺耳,一股巨力袭来,大刀脱手,一把断刀划过他的脖颈,血流如注,人虽没了气息,但至少保住了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