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重生北魏末年在线阅读 - 第257章

第257章

    众将纷纷请命,请求陈庆之回师江陵。

    陈庆之却不为所动,如果说之前高澄的书信让陈庆之摸不清他的指向,那么如今陈庆之已经确定,高澄所图,必是白苟堆。

    放任高敖曹在西侧不予以征征召,在旁人看来或许是破绽,但陈庆之却清楚这必定是高澄故意露给他们看的。

    结合之前书信,就是要梁军以为他要行声东击西之策,从而将防御重心转移至江陵,放松白苟堆的防御。

    而所谓声东击西之策,在陈庆之看来才是最大的破绽。

    他研究了高澄很久,与寻常将领不同,高澄格外爱惜士卒,甚至宁愿耽误时间,多耗钱粮,也要减少将士伤亡。

    而江陵不比寻常,它不止连接江东与蜀地。

    一旦被魏军占据,长江天险不复为梁人独有。

    这也意味着高澄即使拿下江陵,也会面临梁军起倾国之兵猛烈反扑,这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对于高欢来说,攻灭关西,统一北地才是他的第一目标,否则也不会特意派遣使团南下议和。

    而高欢会放任宇文泰不管,支援高澄在江陵与梁人打一场延绵日久的倾国之战吗?

    答案显而易见。

    基于以上种种,陈庆之终于确定了高澄的谋划。

    他立排众议,决定在命人往江陵报信,要求守军戒备的同时,自己依旧领军镇守白苟堆,不为所动。

    而身处豫州的高澄也没指望陈庆之能被轻易蒙骗过去。

    在休整了一段时日后,高澄留尧雄守豫州。

    亲领段韶所部五千、慕容绍宗所部战兵州郡兵一万、侯渊所部战兵州郡兵一万、高季式、斛律光所部战兵各三千,以及自己麾下战兵八千、亲卫一千,合计步骑三万五千人,号称十万,大举西进。

    消息传至白苟堆,面对众将的谏言,陈庆之利用自身威信,压服了众将。

    高澄在南荆州与高敖曹会师,继续西进渡汉江至襄阳。

    白苟堆众将再也坐不住了,又一次联名希望陈庆之救援江陵。

    陈庆之依旧顶住了压力。

    他深信,江陵是一座坚城,高澄轻易不能下,即使拼着大量伤亡拿下江陵,也不可能守得住。

    高澄不可能会干这种蠢事。

    但陈庆之清醒不代表所有人都清醒。

    陈庆之能强压白苟堆众将,不代表他能压住建康诸公。

    高澄领军西进,号称十万,兵锋直至江陵,这件事情传到建康立即引起宗亲大臣们的忧虑。

    江陵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明白,面对陈庆之的辩解,没有一个人敢赌,白苟堆虽然是淮北重镇,但如何比得上控扼长江的江陵城。

    丢了淮北重镇只是让人惋惜,丢了江陵那可是有亡国之危。

    面对群臣争相上奏,信任陈庆之的萧衍也动摇了,他派出使者,强令陈庆之回师江陵,言称会让羊鸦仁驰援白苟堆,主持防卫,命陈庆之即刻出发。

    陈庆之得到诏令,不由扼腕叹息,这又是高澄的阳谋,攻敌所必救。

    在天使的催促下,陈庆之领军出白苟堆,他兼了一份小心,担心高澄半道设伏,于是渡淮河南下,在南梁境内延长江行军。

    而当他行至半途,依然也没有听到高澄强攻江陵的消息,其中所指,不言而喻。

    陈庆之只盼羊鸦仁能够在高澄回军以前,进入白苟堆。

    然而让陈庆之失望的是,羊鸦仁并未赶上,当他抵达白苟堆时,城池已经陷落,城头插上了魏国旗帜。

    倒不是高澄行军速度有多快,而是攻取白苟堆的另有其人,正是被高澄留在豫州的尧雄。

    尧雄在豫州城下缴获大批梁军物资,其中就包含有袍服。

    他领兵假作援军,趁守军不备,一举袭破白苟堆。

    生擒镇将苟元广,尽俘守军两千人。

    羊鸦仁担心高澄回援,不得已班师退兵,伴随着白苟堆失陷,江陵无恙而传至建康的,还有高澄回师东进,入驻白苟堆的消息。

    建康诸公尽皆默然,无言以对,而萧衍面对陈庆之当日奏疏,也是喟然长叹。

    第一百五十八章 那年十六

    白苟堆。

    “我今日能坐此位,将军当居首功。”

    高澄指着镇将府大堂主座,对尧雄感叹道。

    尧雄却推辞道:

    “若无大将军运筹,驱使梁军,何来末将之功。”

    这番话倒是不假,堂下京畿众将,包括侯渊都是一脸敬服之色。

    “略施小计而已。”

    语气间略带几分得意,高澄不置可否。

    说到底还是自己与陈庆之位置不同。

    他先后调动青州刺史侯渊、梁州刺史斛律光、北豫州刺史段韶、豫州刺史尧雄、广州刺史高敖曹、南荆州刺史源子恭、东荆州刺史杨愔,甚至与他不怎么对付的荆州刺史侯景也要屈意配合。

    这么多军事调动,所耗费的钱粮可不是小数目。

    而目的只是为了迷惑梁军,以为他要攻打江陵,就突出一个财大气粗的败家行为。

    当然,高澄也有他的底气。

    陈庆之到底不是萧衍的亲儿子,不,即使是对待亲儿子,也很少有如高欢一样跟儿子划河而治的奇葩种。

    高澄肆意调动河南西部各州,纵使无功,徒耗钱粮,事后也不过是被高欢训斥,顶了天也就是被唤去晋阳,挨一顿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