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重生北魏末年在线阅读 - 第380章

第380章

    他对权力的分配向来谨慎。

    就比如宁愿让听望司再与宋游道沟通情报,但始终没有直接赋予听望司刑狱之权。

    如今高澄幕府配置不同以往,因张师齐递补升任长史,政务基本也由长史转递至主薄,由主薄邢邵处置。

    让张师齐这么优秀的史学家去操劳政务显然屈才了。

    比如在张师齐记载的史料中,大魏忠良高欢为了消耗西魏实力,决定毁坏田亩庄稼。

    另一位大忠臣高澄不忍见百姓辛苦被白白糟蹋,认为长痛不如短痛,请求高欢让他领军西征,一举荡平关西,却不被允许。

    张师齐这样描写道:

    ‘王不许,斥曰:竖子何知!

    ‘拂袖而走。

    ‘大将军澄长叹曰:西逆谋乱,关中百姓何辜!’

    也算是将东魏毁坏西魏田亩行为的前因后果,如实告知后人。

    可不关小高王的事哦!

    都是贺六浑自作主张,高澄劝了,劝不动呀!

    时间进入三月,关西在东魏的袭扰下艰难度日,而关东各地却在因一件酝酿已久的事情而忙碌。

    哪怕是宋游道的官场整风,在这一时间也缓了下来。

    太昌七年(538年)三月,第一次科举,第一场县试即将拉开帷幕。

    事前预想得再完备,也要看科举制的实际运行,高澄更是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一次县试的准备之中。

    第二百三十三章 弃职赴考

    阳春三月,万物光辉,广州刺史高敖曹却心烦意乱。

    作为少数几个镇守腹地的大将,终日饮酒打猎的他,将政务抛给幕僚处理,原本好不快活。

    但这样的舒适日子到今天戛然而止,自己在政事上最为倚重的年轻人居然提出要去参加科举。

    “彦通代掌一州之政,位尊权重日后我自会举贤于中央,又何须赴那劳什子科举,与人争夺。”

    高敖曹还想再劝,但眼前的年轻人却坚持道:

    “大将军开科举,广求天下贤才,何以言无用,赡去意已决,还请府主恩许。”

    年轻人名叫崔赡,字彦通,他知道高敖曹是个直脾气,不能拐弯抹角,因此径直与他摆明了自己的态度。

    这年头,想要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幕僚不容易。

    至少高敖曹是这么觉得的,自打高澄从他手中要走了陈元康,高昂幕府主薄多有更迭,直至后来找到了时年15岁的崔赡,才算是弥补了陈元康的缺失。

    崔赡出身清河崔氏,求学于名儒颍川人荀济,就是那个伙同元善见谋大事,面对高澄责问,高呼‘奉诏诛高澄,何意反!’最终在东市被bbq的老儒士。

    崔赡虽年少,但才学为世人所称道,前中书监李神俊就曾与高澄主薄邢邵赞叹说:

    ‘昨见崔甗儿,便为后生第一。’

    只不过等高澄听说后,崔赡已经被高敖曹抢先一步,征入幕府。

    小高王到底还是要点脸,没有再去喊一声三叔祖将人要过来。

    但崔赡却像一个急嫁的小媳妇,自己请辞,非要赶赴科考。

    崔赡的坚持不是没有缘由,他主持广州政事,能够从一份份来自中央关于科举的文件中,读懂高澄对科举的重视。

    继续在高敖曹府中做一主薄,日后确实自有富贵,凭他的年纪与能力,一州刺史甚至入职中枢不在话下。

    但偏偏中央颁布了一条政令:太昌八年京试后,以白身获得官位者,及地方僚属,非进士不能入职中枢。

    逼得崔赡不得不放弃即将到手的前程。

    无心政事,只知道喝酒打猎的高敖曹又怎会知道这样一条规定。

    “既如此,彦通何不就在广州参考?”

    高敖曹没有强留崔赡,却还是疑惑道。

    崔赡不由苦笑,自己这位恩主在行政上还真是‘无为而治’,他不得不解释道:

    “大将军有令,科考需返原籍。”

    高敖曹恍然,赠予崔赡许多财物,答谢他这几年的辅佐,慷慨放行。

    可关上门,高敖曹却埋怨起了高澄在洛阳胡搞瞎搞,弄什么科举制,把气发泄一通后,又唤来一名幕僚要他写信代自己向高澄诉苦,索要人才。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崔赡入职中枢官居宰辅的抱负,更多人还是愿意留在高昂幕府,受他举荐为官,而不是与人争抢科举这条独木桥。

    只是这样的人,也别指望有太大的才干。

    察举制虽废,但出于特殊原因,府主举荐幕僚的惯例得以留存。

    崔赡乘坐马车正在归乡途中,无论如何都能赶上河北定州清河郡那一场县试,至于赶路耽搁了温习这种事……县试而已,崔赡想的不只是通过县试,他的目标更在明年三月的京试经典科。

    科举五科,以经典最贵,与崔赡一般,准备投身经典科的,还有北海剧县人(山东寿光)王晞。

    王晞字叔朗,是前秦丞相王猛之后,亡父王云与其母崔氏共生育九子,各个风雅潇洒,才华横溢,世人称为王氏九龙。

    27岁的王晞至今仍是白身,他并非没有晋身的途径,实际上,早在孝庄帝永安元年(528年),二哥王晖出使南梁的时候就为17岁的王晞求了官身。

    只不过王晞为了在家奉养老母,拒而不受。

    如今崔氏亡故,王晞也终于有了谋事的打算。